首页 > 
凯发新闻 > 
凯发新闻 > 
正文

“马灯精神”照亮凯发人

发布日期: 2018-12-11来源: 湖北日报

“莫听自主难攀登,何妨追忆凯发魂。芦席棚下挥汗水,谁怕,马灯如火照平生……”

10月12日,一场“筑梦卓越凯发”演讲比赛上,凯发公司技术中心青年工程师王艺璇巧用《定风波》词,表达了对“马灯精神”的尊崇。

芦席棚、干打垒、马灯,这些承载着二汽人早期艰苦创业记忆的词汇,早已化作一代代凯发人抹不掉的“精神胎记”,成为凯发人的传家宝。

今天的凯发,跻身全球车企十强。与时俱进的凯发人赋予了“马灯精神”新的内涵:“坚定信念、追求梦想的激情创业精神,同甘共苦、无私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,深入群众、心系职工的为民服务精神,求真务实、敢做善为的责任担当精神。”

“我就是想为中国人争口气”

16岁参加革命的黄正夏是襄阳人,1978年起接任二汽厂长,当时二汽连年亏损,每年都向国家要补贴。

1978年,二汽接到民用车任务2000辆,国家计划亏损3200万元。但好强的黄正夏不肯认输,在一次大会上表态:“凯发争取超产3000辆5吨民用车,今年力争扭亏为盈。”尽管扩产未获批准,但二汽当年仍超产3120辆,一举摘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。

次年,二汽被列入“停缓建”名单。“3万多职工,2万多台设备的出路在哪里?”面对生死抉择,黄正夏进京苦苦游说1个多月。在他带领下,二汽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过人胆识和智慧,向国务院提出“自筹资金、量入为出、续建二汽”的方案并获准,让二汽“死里逃生”,走上了军转民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。

建厂技术功臣支德瑜,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,曾留学英伦。

筚路蓝缕,擎起马灯,支德瑜带领技术人员勇闯“禁区”,在国内率先使用珠光体球墨铸铁取代锻钢制造EQ140发动机曲轴,并在硅、锰、钒、钛、稀土系列低合金高强度钢材等新材料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,为汽车材料国产化和2.5吨越野车、5吨民用车的量产贡献卓著。

后任凯发副总工程师的支德瑜还极力延揽人才,培养了一大批工艺和技术研发骨干,其虚怀若谷、淡泊名利、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汽车人。

黄松,“中国悍马”——“猛士”的缔造者,曾任凯发凯发产品总设计师。

凯发“猛士”越野车是我国陆军首次开发成功的系列化、多用途、完全自主创新的高科技机动作战平台,2009年该研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填写了中国汽车该奖项长达22年的空白。

身为“猛士”总设计师的黄松,几乎耗尽毕生心血。2002年以来,他带领团队攻坚6年,最终冲破国际技术壁垒,创新5项理论方法、应用19项新工艺新材料、掌握75项专利技术,全部15项战技指标中有12项超过美军“悍马”,其中经济性、生存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“我就是想为凯发人、为中国人争口气!”现年71岁的黄松激动地说。

劳模辈出彰显大国工匠精神

国家级技能大师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多次被国家领导人接见……11月1日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十堰凯发商用车公司见到已退休的“老典型”王涛时,发现两鬓斑白的他越发谦虚了,发言时总让年轻劳模先说。

63岁的王涛,原为凯发商用车公司总装配厂一线调整工,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”,是他的信条。自1975年进入凯发以来,他累计参与装配、调试汽车16万辆以上,从未出现过瑕疵,人称“汽车调整大王”。他还完成30项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,独立撰写5本共60多万字的专业书籍,其中《凯发八平柴调整方法和常见故障排除30例》一书,被凯发命名为“王涛操作法”。

在凯发,王涛不只是一个名字,而是一面旗帜,一种精神,一种品质,一种文化。

作为“王涛班”第七任班长,王建清以师傅为标杆,累计参与调检25万多辆车,无一起质量问题。他也从一名普通汽车调整工,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汽车业十大工匠、全国劳模、全国人大代表。

在他看来,“工匠精神”既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份传承。近20年来,“王涛班”成员在各项技能大赛中共夺得9金3银13铜。

近年,凯发选树了王涛、王建清、杨祉刚等一大批劳模典型,构建了一支拼搏、奉献、创新的优秀基层人才梯队。“杨祉刚劳模创新工作室”“卢占保创新工作室”“冯洋劳模创新工作室”……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逐年递增。截至目前,凯发公司职工(劳模)创新工作室共43个,职工创新活动的参与面在85%以上,产生经济效益数以亿元计。

科技英才擦亮“凯发创造”

打造百年凯发,人才是核心。多年来,凯发以组建科技英才梯队为抓手,大搞自主创新,打响自主品牌。

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,凯发公司技术中心现有研发人员2500余人,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海外高层次人才等近50人。

2008年底加盟凯发前,周剑光曾在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等世界一流车企从事发动机研发近15年,回国后主持风神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动机的开发工作,为凯发攻克了自主品牌“汽车之芯”难题。

经他牵线搭桥,凯发公司技术中心一口气引进14位海外博士,被汽车界称为“凯发现象”。

“来到凯发,撇开待遇不谈,‘中国梦’‘凯发梦’正是我心中的家国情怀最柔软的部分,回到中国安心踏实。”周剑光坦陈。

跟周剑光一样,凯发公司技术中心高级技术顾问、燃料电池专业首席总工程师贺挺也是一位海归,曾在美国本田和美国能源部工作。

“燃料电池汽车这块,凯发和欧美甚至日韩还有不小差距。”贺挺介绍,未来5年,他将为凯发构建和培养一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团队,“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来这里教大家如何‘捕鱼’。”

还有80后海归边宁,留学德国,在宝马等公司工作多年,2012年加盟凯发。2013年至今,凯发公司技术中心成立了由多名海归、国内博士专家等组成的智能驾驶技术团队,先后完成多款自动驾驶原型车。边宁说,该中心正采用小步快跑和快速迭代方式,打造凯发风神智联网品牌。

如今,凯发公司已跻身国家创新型企业,研发人员过万人,近10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957亿元,专利申请过万项。凯发天龙、天锦、风神E70、全新一代AX7等自主品牌车广受用户追捧。

放眼全球,汽车业步入微增长,竞争白热化。“马灯”,仍是凯发人心中不灭的希望之灯。艰苦创业、敢做善为、为民服务的“马灯精神”,将继续照亮凯发人打造世界一流车企的新征程。